财经时间网 |
  • 手机客户端
  • 微信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正文
海通策略:股市中期处于圆弧底过程 反弹已经在路上
来源: 2018-07-17 06:43:02

  【海通策略】市场资金面的困境和改善路径(荀玉根、姚佩)

  原创: 海通策略 

  来自微信公号:股市荀策

  核心结论:①2月以来市场下跌与基本面关系不大,根源是股市微观资金供求恶化。去杠杆背景下,银行表内信贷收缩,表外业务受制于资管新规,今年以来基金、基金子专户规模减少7100亿元,信托、私募投向股市资金减少1100、738亿元。②全社会杠杆率256%,与美欧接近,非金融类企业160%,明显高于海外。去杠杆的高峰可能是小的城投违约,城商行、农商行被兼并收购,届时资金面迎来拐点。③股市中期处于圆弧底过程中,类似12/1-14/6,右侧等去杠杆高峰后资金面好转。短期政策微调,反弹已经在路上。

  市场资金面的困境和改善路径

  今年2月以来A股持续走弱,特别是6月下旬以来上证综指相继突破3000、2900、2800点,最低点2691距离2016年1月底2638点仅一步之遥。我们认为本轮下跌是内外因交织的结果,国内去杠杆背景下资管新规的推出影响股市微观资金供求,外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反复影响了市场情绪。宏微观基本面未出现明显恶化,资金面紧张才是当前市场的核心矛盾。

  1.    出问题的是资金面而不是基本面

  A股基本面未出现明显恶化,内外资进出分化明显。今年A股市场在1月春季躁动过后,便进入接近半年的下跌区间,目前上证综指最低点2691点较1月高点3587点累计跌幅已达25%。从海内外视角观察,我们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年初以来A股和港股出现明显分化,MSCI中国大盘(除A股)指数、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上证综指年初至今涨跌幅分别为-4.8%、-4.7%、-8.2%、-14.4%,A股跌幅远大于港股。但两边市场上市公司多数都是中国境内公司,基本面数据显示两边市场未出现明显恶化,全部A股16年/17年/18Q1净利润同比增速为16.3/18.4/14.4%,恒生指数成分股16年/17年净利润同比增速为-14.9/28.1%,恒生国企指数成分股为-9.8/17.7%。微观数据之外,国内已公布的宏观数据也未出现明显恶化,1-5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6.9%,2017年全年6.6%,1-6月CPI累计同比2.0%,2017年全年1.6%。可见A股较港股大幅下跌的原因并不在基本面,否则应该是A股与港股跌幅相当。我们认为这一轮市场调整,主要源于去杠杆背景下资管新规的推出影响了股市微观资金供求,叠加外部中美贸易战影响了市场情绪。今年以来资金面一个很显著的分化是陆港通北上南下资金走向,虽然A股近期表现疲弱,但陆港通北上资金却在加速流入,4、5、6月份分别净流入387、508、285亿元,今年上半年累计净流入1658亿元,较2017年月均净流入166亿元,全年1998亿元大幅提升,我们预计今年和未来几年北上资金能保持年均3000亿左右的净流入;而较A股表现更强的港股,陆港通南下资金却出现净流出,4、5、6月份分别净流出49、18、65亿元,今年上半年累计净流入940亿元,较2017年月均净流入257亿元,全年3080亿元大幅缩减,内资退、外资进是近半年A股市场下跌背后的投资者群像。

  资管新规下银行相关业务收缩,股市微观资金供求恶化。我们从投资者结构入手分析看看股市中哪些资金在退,为何而退?截止18Q1 A股投资者结构包括(根据A股自由流动市值占比):散户投资者43.4%,一般法人23.8%,全部基金8.4%,保险和社保7.9%,阳光私募3.9%,R/QFII3.6%,陆港通北上资金1.8%,券商1.3%。占比最大的散户热情在下降,4、5、6月周均新增开户数分别为22.3、24.6、24.7万人,年初以来周均26.3万人,2017、2016年周均值为31.7万人、37.9万人。公募基金在减仓,股票型基金仓位从1月高点88.9%降至6月低点85.8%,前十大股票型基金仓位从89.91%降至85.1%。保险投向股市的钱在收缩,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股票和基金占比从2018年1月高点13.38%降至5月的12.38%,投入股票和基金的绝对规模从1月高点2.01万亿元降至2018年5月1.92万亿元。如果说这些资金是在市场下跌过程中风险偏好提升导致的正常减仓行为,那么与银行理财相关的资金则呈现过去两年没有出现过的撤退状态。截至2017年银行理财规模29.5万亿,权益类投资大约10%,其中以基金专户、基金子专户、私募等委外形式的直接投资股市资金占比大约20%,剩余的2万多亿为股权质押、结构化产品配资等名股实债类资金。资管新规发布后,银行表外资金转表内,加之理财细则未落地,出于谨慎性原则一些产品到期后没能续上,体现为银行理财权益相关资金撤出,这一点从相关机构资产管理规模的变化可以得到印证。专户规模在萎缩,基金公司专户业务资产管理规模从2017年11月高点5.04万亿元持续降至2018年4月4.91万亿元,基金子公司从7.63万亿元降至6.65万亿元。私募也在缩减,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规模从18年初高点2.61万亿持续降至6月2.53万亿,另一方面今年私募清盘成为常态,年初至5月月均证券类私募产品清盘数为675只,而2017年同期月均证券类私募产品清盘数为498只。信托投向股市的资金也在撤出,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2018年1季度中国信托业发展评析》,“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为25.61万亿元,较2017年4季度末下降2.41%,为近两年来首次负增长;同比增速较2017年4季度末的29.8%进一步放缓至16.6%。截至2018年1季度末,证券投资信托规模为2.99万亿元,较2017年4季度末下降3.53%,占比为13.86%,较2017年4季度末下降0.29个百分点”。新增股权质押规模在萎缩,年初至6月月均新增股权质押股数为210亿股,而2017年同期月均新增股权质押股数为254亿股,单月新增股权质押整体规模从2018年3月高点3394亿元持续降至6月2003亿元。资管新规推出后,配套理财细则未落地,导致银行存量资产萎缩的同时,新发产品受限,进而引致包括基金专户、私募、信托、股权质押等相关权益资金撤出,股市微观流动性遭到破坏。

  2.  这是去杠杆的阵痛

  去杠杆大背景下,金融与实体资金面双趋紧。我们认为股市微观资金供求紧张应该放在宏观去杠杆的背景下理解。2015年底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已经取得很好效果,去杠杆是深化供给侧改革,是继续解决实体经济相关的金融层面问题。资管新规对微观股市资金供求影响是去杠杆在金融领域的影响表现,这背后是今年以来实体信用环境的收窄。宏观总量上最直接的表现是社融收紧,今年6月新增社融总量 11800亿,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从17年7月高点13.2%持续降至9.8%。社融收紧是强监管、去杠杆政策效应逐步发挥的体现,从结构看主要体现在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及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等表外融资的下降、以及债券市场融资减少。从分项数据看,表外融资规模增量从17年1月高点12440亿元降至18年6月的-6916亿元。债券市场,5、6信用债发行规模3951、4334亿元,较1-4月月均5840亿元大幅走低,2017、2016月均为4487、7064亿元。由于非标收紧,低评级信用债缺乏承接主体,一级市场发行结构整体呈现短期化、高等级化特征,信用违约事件频发。AAA级信用债发行占比从17年9月低点48%持续上升至18年6月72%,3年期以下信用债发行金额占比从17年7月低点37%上升至18年6月74%。信用环境收紧的一个直接结果是今年5月以来债市频繁爆出信用违约事件,截止目前今年已发生25起信用违约事件,涉及13家违约主体,其中新增违约主体8家,这其中包括神雾环保、富贵鸟、凯迪生态、中安消、永泰能源等多家上市公司。将本轮信用违约和2011年城投信用事件相对比,当时是银行系统流动性紧张、信贷投放遭遇强紧缩政策压制以及地方土地转让收入受到抑制的背景下,滇公路、上海申虹、云投等部分地方城投债出现信用违约风险,其宏观背景是基本面下行,企业盈利恶化导致企业经营困难。本轮信用违约背景是经济增速平稳中,由去杠杆导致外部融资整体收紧,部分公司融资渠道枯竭形成的流动性危机。在总量收紧的过程中,前期借助银行表外融资扩张较快的部分民企上市公司最先出现风险暴露。

  去谁的杠杆,去到什么程度?去谁的杠杆要明确之前谁在加杠杆?2012年开始的金融改革和创新,导致了资金脱实向虚的现象,M2的同比增速与名义GDP同比增速差额从2012年初的1个百分点持续升至2015年的6.9个百分点。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资金并未主要进入实体经济,而是流向以银行理财、信托等为代表的保本保收益类金融投资产品,银行理财、信托以及非标等资产规模迅速扩张。从2012年到2017年,银行理财规模从7万亿增加到29.5万亿,信托资产规模从5.3万亿扩张到26万亿。实体经济方面,BIS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整体杠杆率(非金融部门杠杆率)255.7%,低于日本373.1%、英国283.3%、欧元区258.3%,与美国251.2%接近。总量看我国杠杆率不算高,但结构性问题显著,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明显偏高,我国160.3%,日本103.4%、欧元区101.6%、英国83.8%、美国73.5%。从企业属性看国企杠杆率尤其高,工业企业为例,国企杠杆率由2008年的56%升至2016年62%,私企杠杆率由59%降至52%。所以今年4月2日中央财经委员会首次提出“结构性去杠杆”,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尽快把杠杆降下来,努力实现宏观杠杆率稳定和逐步下降。7月2日新一届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就去杠杆取得的成效给予了明确阐述“结构性去杠杆有序推进,高风险金融业务收缩,一些机构野蛮扩张行为收敛,金融乱象得到初步遏制”。市场关切的是去杠杆究竟会推进到何种程度?目前看政府并没有给出一个定量指标,杠杆率降到多少是合适,但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去杠杆的“病灶”是国有企业部门。目前收紧社融总量是去杠杆的第一步,部分前期激进扩张的民企最先出现债务违约,地方政府和国企还未出现实质性风险暴露。根据1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后3年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以及7月2日新一届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表示下一步各项工作都将按既定方案有序推进,则说明去杠杆仍将继续进行。参考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企部门在银行过度放贷下背负高杠杆,1999-2003年政府通过政企分开、兼并重组等方式进行国企改革,当时去杠杆的标志性事件是成立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对银行资产负债表进行重组,剥离银行不良资产。所以未来去杠杆的高峰很可能是看到一些地方城投平台违约,以及过去几年集中为这些城投平台提供融资的城商行、农商行被兼并重组,这意味着结构性去杠杆取得实质成效,资金面或迎来转折点。

  3.   股市短期的反弹和中期熬底

  中期视角:2638点以来箱体震荡熬底,待改变旧有市场制度,逐步建立新制度,理清资产定价,长期利好股市。中长期视角看目前市场处于上证综指16年1月底2638点以来箱体震荡中,类似于02/1-05/6、12/1-14/6,市场在震荡过程中估值水平不断下移,以时间换空间,形成中长期的圆弧底。我们认为这次A股有可能再次出现圆弧底,主要因为基本面已经见底,资金面仍紧张,去杠杆需要以时间换空间。首先看基本面,2016年1月底上证综指2638点以来,实体经济已经在好转,GDP结束2010年-2016年的L型一竖,逐步步入L型一横,上市公司盈利改善,净利润同比从2016年中报最低的-4.7%回升到2017年的18.4%、2018年1季度14.4%,ROE从2016Q2最低的9.4%回升到2017年的10.3%。其次看资金面仍紧张,收紧社融总量只是去杠杆的第一步,后续还将继续推进“债转股”等结构性去杠杆政策,货币政策微调不会改变去杠杆的大方向,未来去杠杆的高峰标志有可能是城投违约以及城商行、农商行被兼并收购,届时资金面才可能迎来拐点。虽然短期去杠杆背景下资管新规的推出造成资金紧张,但中长期看去杠杆是在做对的事情,“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给文明以岁月指以前文明生态在时间上的延续,之前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资金并未主要进入实体经济,而是流向以银行理财、信托等为代表的保本保收益类金融投资产品。在信用违约概率极低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信托利率成为实际上的无风险利率。给岁月以文明指主动构建有序的新生态,站在中长期的视角看,打破刚兑是一种进步,它改变了旧的政府兜底式的偿债模式,随着去杠杆和金融监管政策不断推进,监管加强推动资金脱虚向实,无风险利率重新回归10年期国债。大资管时代真正来临后,配置型的资金进入股市将是趋势,2017年全部A股股息率1.67%,沪深300 2.16%,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3.49%,股市风险溢价2.92%,已接近2005年以来向上1倍标准差。我们在《中美大类资产的长跑赛:股市更强-20180130》研究发现1802-2012年美国股票名义年化收益率为8.1%,高于长债5.1%、短债4.2%,黄金2.1%。A股也比想象中更有赚钱效应,2000-17年A股等额投资名义年化收益率为13.2%,上海房产为12.1%,上证综指1990年以来年化涨幅13.8%。从政策导向看,发展直接融资市场既是新经济自身融资特点的需要,也是降低杠杆率的有效方式。1980年代美国通过401K、IRA、股权投资收益税收减免等计划做大直接融资。目前我国也在借鉴美国,左手加大股权融资,鼓励独角兽企业上市,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右手引入长期资金,推进养老金入市,引入外资。长久看公司和投资者结构的变化将改变A股生态,帮助A股从交易型走向配置型市场。

  短期视角:政策边际微调,市场反弹进行时。第一,对比历次大跌后的反弹行情(2010/7/2的2319点、2012/12/4的1949点、2013/6/25的1849点、2016/1/27的2638点),今年2月以来市场跌幅、估值水平、股票相比其他大类资产性价比均呈现短期触底迹象。先看跌幅,这四次上证指数低点相对于年初高点跌幅分别为30%、21%、24%、28%,本次已有25%。再看估值,四次阶段性低点,市场整体PE(ttm)分别为18.6倍、12倍、12倍、17.7倍,PB(lf)分别为2.5倍、1.5倍、1.5倍、1.9倍,目前PE为16倍、PB为1.7倍。最后看大类资产中股市配置优势显现。四次阶段性低点沪深300成分股股息率最高的15只个股过去12个月股息率均值分别为4.5%、6.1%、8.2%、6.1%,目前沪深300股息率TOP15均值8.2%,高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3.5%、一年期理财预期年收益率4.9%、一年期权益投资信托预期年收益率8.0%。第二,从反弹催化剂看,前四次市场底部都出现政策微调。2010年7月初货币政策微调,新增信贷放量,7-11月上证综指反弹35%。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推动改革预期提升,12/12-13/2上证综指反弹25%。2013年6月“钱荒”后央行政策放松,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13/7-9月上证综指反弹23%。2016年2月份后宏观政策释放稳增长信号,新增信贷放量,地产政策利好不断,16/1-16/4上证综指反弹16%。目前针对去杠杆背景下的资金紧张,以及总量收缩后民企面临的融资困境,我们观察到监管层近期已在释放政策微调信号。6月20日国常会指出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金融稳定运行。6月24日央行年内第三次宣布降准。6月27日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中,对关于流动性表述的变化也正式从“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变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7月2日新一届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会议认为当前我国经济正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完全具备打赢重大风险攻坚战和应对外部风险的诸多有利条件。7月8日和9日,证监会召集上市公司负责人开座谈会,听取对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等建议。最新公布的6月新增金融机构贷款1.85万亿,也明显超过万得统计的券商分析师的一致预期1.5万亿。7月下旬将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我们预计政策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政策较上半年会出现阶段性微调。第三,A股对中美贸易摩擦敏感性下降。7月6日特朗普政府开始对34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并在7月10日再次宣布将向中国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然而7月6日以来上证综指从2691点反弹至2814点,涨幅4.6%,A股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敏感性在下降,市场短期反弹已经展开。

  风险提示:经济增长速度快速回落,通胀快速高企引发货币政策从紧。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高艳云

图片新闻

财经时间网免费提供的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均来自合作方,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财经时间网以及其合作机构不为本页面提供的信息错误、残缺、延时或因依靠此信息所采取的任何行动负责。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客户服务热线QQ:8553591  欢迎批评指正

常见问题解答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财经时间网意见反馈留言板

Copyright @ 2008-2019 www.cjtim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财经时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