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在北京市知识产权运营工作中的支撑作用,加速构建“平台、机构、资本、产业”四位一体的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知识产权首善之区建设,根据《北京市知识产权运营试点示范单位认定和管理办法》,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开展了首批北京市知识产权运营试点单位组织申报和评审工作。近日,首批知识产权运营试点单位名单在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官网进行了公示,经单位自主申报、形式审核和专家评审,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科院计算所、中国移动、北京新能源汽车、北京恒冠国际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等68家高等院校、实体产业企业、知识产权运营相关业务企业入选北京市首批知识产权运营试点单位。
据悉,北京市首批知识产权运营试点单位的遴选十分严格,申报单位需要满足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知识产权工作基础良好、有效专利拥有量或经授权运营专利拥有量达到相应规模、有明确的专业化知识产权运营目标和发展规划等申报条件。通过形式审核后,评审专家还要从知识产权运营方案、运营团队、资源基础以及工作成效等方面对自主申报单位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择优确定知识产权运营试点单位。
在培育目标方面,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将引导知识产权运营试点单位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培育和探索:
1. 帮助运营试点单位结合自身发展战略需要,通过组建或引入专业知识产权运营团队,建立健全本单位的知识产权运营规章制度,形成有效的知识产权运营机制。
2. 引导运营试点单位根据自身特点,有效对接市场和产业需求,通过专利许可、专利转让、作价入股、投融资等途径,探索有效的知识产权运营模式。
3. 促进运营试点单位加强知识产权资产日常管理,加强知识产权创造时的运营导向,盘活存量知识产权资产,实现知识产权资产的流通和利用。
4. 指导运营试点单位开展专利运营相关的综合业务培训,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形成结构合理的知识产权运营团队。
知识产权业务是北京恒冠国际科技服务有限公司重点发展的主营业务板块,经过近年来的平台建设、业务拓展、资源开发和专业团队建设,恒冠的知识产权运营业务板块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和扎实的运营积累,其完备的组织架构,专业化的服务体系,先进的平台支撑,创新的服务模式,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扎实的管理基础,宽广的业务链,强大的合作资源,构成了恒冠独具实力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恒冠主持运营的全国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由政府投资支持建设),其“专利交易”板块业务近年来持续扩大,具有“资源海量、买卖直连、交易保障、服务专业”的运营优势,并有“技术评价”专业服务板块的有力配套支撑,是知识产权运营的一站式优质服务平台。
2018年,恒冠将在知识产权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营、产学研共建知识产权学科合作、科技创新服务链的互动和拓展、知识产权大数据开发、技术成果交易平台建设等方面重点着力,知识产权运营业务板块的建设,也将围绕北京市知识产权运营试点单位的培育目标,加大探索和开发力度,使之成为知识产权服务业务的主力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