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时间网 |
  • 手机客户端
  • 微信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正文
ofo1年扩张20国 自成入口破解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流量荒”?
来源: 2017-12-09 15:10:27

12月7日, ofo宣布进入法国巴黎,这是ofo的第20个国家,同时其海外运营城市已超50城,全球超过250城。以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在海外市场遍地开花,不仅挣到了“中国智造”的面子,还为众多中国互联网企业找到了出海的“里子”。随着ofo在海外用户的不断扩展,可成为共享单车版的“微信”或“支付宝”,集纳多种应用的互联网平台入口,将更多的中国互联网生态输出海外。

今日头条的张一鸣曾分享过一个观点:“中国的互联网人口,只占全球互联网人口的五分之一,如果不在全球配置资源,追求规模化效应的产品,五分之一无法跟五分之四竞争,出海是必然。”

就目前中国的BAT三大巨头而言,在海外拓展上并不尽如人意。在搜索应用方面,百度有力的拦截了谷歌在国内市场的拓展;在即时通讯方面,腾讯的社交工具满分击退MSN。尽管在国内市场,强有力的防御打败了海外同类精品,但其“中国化”的标签也成了一把双刃剑。百度在日本水土不服,2006年登陆日本,2015年关停服务,微信用户的2亿海外用户中中国用户仍是主流。

在海外市场的争夺中,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如何从追随者成为引领者,将国内优势拓展至全球市场,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共享经济风口上的ofo小黄车的海外拓展势头,或可助一臂之力。

ofo 在今年 2 月正式落地了第一个海外市场新加坡,目前,ofo已经在海外20个国家,超过50座城市开展运营,投放超过10万辆共享单车, 为海外用户累计提供超过1000万次骑行服务。作为全球最大的共享单车平台,ofo在海外由当地用户贡献的订单占比超过99%,意味着 ofo已经成为真正服务全球的共享单车平台。

除了标准化的产品本身可以扫除应用障碍,首先值得借鉴的是ofo在海外的本土化运维。在全球化的过程中,ofo坚持聘用当地的运营人员,为的是更快的了解当地用户,避免“南橘北枳”的感概。同时,ofo在海外的拓展也是以精准的大数据调研作为开端,所有的海外投放车辆,都成为当地交通的有力补充,成为“中国智造”在海外的最佳注脚。

但对于国内大部分面临出海难的互联网企业而言,国外流量垄断是出海最大的阻力。

与国内的BAT一样,国外巨大的流量入口掌握在Google、Facebook、Apple 手中。这也就意味着,国内的线上平台或APP想在国外立足,必须借助“Google、Facebook、Apple”的平台推广宣传。如果稍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就会遭遇下架的风险。这也就意味着,所有线上产品的开放,必须遵循这些流量巨头们的产品逻辑,难以实现自身的差异化和个性化,其海外拓展就举步维艰。

正如目前大部分的国产手机,关乎产品核心的“芯片”均出自高通。大部分国内手机企业,尚无能力自主研发的芯片,全靠进口高通。因此,这就大大降低了产品的溢价能力,苹果、三星相比,单个手机的利润不高。

当产品发展中,最重要的核心要素受制于人,其自身发展就是带着镣铐跳舞。ofo在海外的发展,除了拓展自身用户外,也为中国的互联网产品和平台找到了新的出路,打开了核心入口。未来,可以以共享单车为支点,建立海外的中国互联网新生态。

以第三方移动支付为例,国外用户更偏向在日常消费中选择了刷卡、现金和 Apple Pay。如果仅是在同类型的日常消费场景中,向海外用户推广支付宝、微信,收效甚微。而ofo的海外扩展,恰好为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于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支付习惯。在平时的骑车、结单、交易中,新的支付场景更容易帮助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场景渗透。

在ofo的使用过程中,适应了支付宝和微信的支付方式后,自然会愿意将这种支付方式延展到线下的其他场景中。

正如国内的支付宝、微信集成了多种互联网平台一样,ofo的海外APP同样可以与电商、音频、导航、社交、金融等相关的业务结合。通过ofo的使用场景为其导流。基于ofo的海外平台,可以帮助国内多种类型的互联网线上平台突破国外流量寡头的掣肘,打通新的流量入口。帮助更多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打开新的局面。

图片新闻

财经时间网免费提供的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均来自合作方,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财经时间网以及其合作机构不为本页面提供的信息错误、残缺、延时或因依靠此信息所采取的任何行动负责。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客户服务热线QQ:8553591  欢迎批评指正

常见问题解答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财经时间网意见反馈留言板

Copyright @ 2008-2019 www.cjtim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财经时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