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观念中,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学校要同电子产品水火不容,例如频繁曝光的学校砸手机事件就可佐证。然而,一批资深教育专家们却要为我们上另外一堂课,手机等电子产品原来已经是校园教育的关键了。
——如果我们禁止学生在学校里带手机和使用手机,那么我们就会断送掉他们的明天。
——北京十一学校一直鼓励学生使用手机,因为学生面对的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智能化的数字世界。
这些和传统观念唱反调的声音,来自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发表于《当代教育家》。
专家眼中孩子的未来,为什么少不了手机呢?
李校长解释,学生面对的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智能化的数字世界,而手机又是其中最重要的媒介。
确实,只要细细回想就会发现,我们现在便捷的生活,无不是建立在手机和网络技术的使用上,衣食住行购各方面也因此受益,变得空前的高效便捷。而且,不只是生活里离不开它,在校园教育中也有广泛积极的应用。
手机能做的事可不只是玩。从提供位置定位、紧急联络;到让校园管理入网络,搭建数字教室;再到随时随地,为学生提供各种高质教学资源;可见,手机等设备只要在合理使用下,就能解决众多困扰前人的难题。
一部专业学生手机,可解决众多难题
化解沉迷,摒弃糟糠 关键在做好手机“管理”
很多时候问题不在用手机,而是我们还没找到合适的管理办法。细数拒绝学生带手机的理由,如“用手机容易变坏”,推敲后,也并不一定站得住脚。本来就没有任何一条法律规定学生不可以带手机进校园,只是我们还没有准备好,于是找来借口。
怎么管才合适,砸手机式的暴力惩戒,肯定达不成教育的目标。对于错误使用手机的学生,也该换个角度。某地中学主动为学生全部配备了‘小格雷学生手机’,依靠先进的管控技术,确保了手机在上课时自动锁屏,游戏时间也不会超过家长设定的许可,否则也会关停。
不是剥夺使用权,而是靠精确管理,以疏代堵。最终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青少年习惯,让他们自己学会适时放下手机,从而在根本上减少游戏沉迷现象。
“小格雷”的手机终端管控逻辑
我们不可能让学生始终处在一个被管理的地位,这样永远生长不出自我管理的能力。只有放手,才能培养他们的自主、自律意识。这也是当下教育急需探索与改变的目标!